2022年4月3日下午,科研处组织召开本学期首次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科研工作例会。校长王能民、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方润生、校社科联主席张彪、校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吴海峰、校社科联副主席郭军、科研处有关负责人及各二级学院科研副院长等参加此次会议。会议由方润生主持。
会议现场
校社科联常务副主席吴海峰对2022年度学校社科联工作安排
吴海峰就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高校社科联2022年度工作做出安排。他表示2022年度学校社科联工作将从以下方面开展:一是坚持稳字当头,以过硬的政治素养、科研专业能力和工作作风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二是紧密对接科研处组织筹划学术交流活动,并积极融入学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三是以实现国家社科项目零的突破为目标,做好各级各类社科项目的申报工作;四是加快社科工作组织建设;五是配合学校中心工作与宏观经济社会形势、时事大政,招标校社科联专项课题研究并开展立项评优工作,促使优秀研究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六是通过实地调研相关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做法、制定运行制度等形式,提升社科联组织机构运营水平。
校社科联副主席郭军讲话
郭军讲话。他表示,社科联作为链接科学研究与社会治理的桥梁,社科工作者承接、参与政府和社团组织各项活动的重要渠道,要进一步明确组织职能,提高履职能力,通过创新思路、健全机制、规范管理,深入推进社科理论研究,创新活动载体,加强社科队伍建设,做好社科项目遴选培育,使优秀社科成果实现与决策资政的有机结合,更好激发我校广大教师的创新创造活力,助推学校社科工作迈上新台阶、取得新突破。
校社科联主席张彪讲话
张彪讲话。他指出,作为河南省社科联的直属单位,我校社科联自成立以来就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组织建立专班统筹学校社科工作。我校社科联通过建章立制、梳理工作要点、加强管理等,不断提升组织运行效果。2022年,学校社科联将进一步发挥社科系统“统”与“联”的优势,做好以下主要工作:一是在有关校领导的带领下,协同科研处有序推进学校各级各类社科项目的申报工作;二是积极团结校内外科研力量,有效利用省、市社科联研讨交流平台,服务学校教学和产教融合、科教融合发展目标;三是根据学校应用型办学特色,把握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相关指标任务,将社科联工作融入学校近期重点任务和长远规划,实现社科联工作的良性动态化、常态化和高效化。
科研处副处长郭瑞强解读二级学院科研重点任务初步分配方案
郭瑞强就二级学院2022年度科研重点任务初步分配方案进行解读。他指出,方案中科研重点任务结合学校科研工作“十四五”专项规划等文件精神,统筹考量各二级学院师资、重点学科培育、科研平台、重点实验室等多方因素设置,并对各个单项科研工作任务进行了说明。
科研处副处长刘玲玲解读相关文件
刘玲玲解读《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横向项目管理办法》和《英国上市公司官网365科研工作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实施期间对知识产权成果的激励办法》。她指出,大力推进横向项目研究管理和调整知识产权成果激励办法是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创新活力、实现学校科研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各学院要落实科研副院长责任制,及时组织学院教师认真学习研读两项办法,使学校、院部科研项目管理工作更加规范、高效。
副校长兼科研处处长方润生讲话
方润生讲话。他首先对科研处近期出台的制度、方案作进一步补充说明。他指出,各二级学院可针对文件内容和方案,提出合理意见建议。科研处将及时收集反馈信息,会同学校相关部门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细化,并开展组织化、有针对性的帮扶工作。随后他强调了三点:一是要以积极正确的心态看待学校和自身科研工作的开展。“十四五”时期,学校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特别是随着顶层设计、体制机制建设的不断完善,学校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管理愈加规范、高效,广大教师要把自身教学、科研能力的提升锲入学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之中,规避畏难情绪,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二是加大力度支持学校教师“走出去”。科学研究不是闭门造车,要深入一线了解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真正俯下身做科研,做受人尊敬的和有显示度的科研。三是加强校内外协同创新,用好用足存量和增量资源。积极与高端机构和人才合作,推进校内外跨界协同,同时依托学校现有产教融合资源和平台,联合开展更高层次项目申报;结合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培育和积累高标准、高质量数据资源,为科研工作提质增效奠定良好的基础。
校长王能民作总结讲话
王能民作总结讲话。他重申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和内在规律,并提出有效开展科研工作需要提升三个方面能力:一是定力。要有持续的韧性,科学研究是一个长期过程,只有沉下心、伏下身、保持高度自律才能做出高水准的研究成果;方向要稳,紧跟国家大政方针,聚焦学术前沿、国民经济主战场和产业行业重大需求,使自身研究成果切实服务国家社会发展、学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总目标;持续发力,在确定合理适度目标的基础上,针对研究方向、研究课题深入挖掘,确保形成阶段性表达载体或成果;保持热度,通过参与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拓宽眼界,更新知识结构,保持个人在研究领域的学术声誉;根据自身的研究实际,在时间上设定合理区间保证标志性成果的形成。二是动力。加强自身原动力的挖掘和提升,摒弃功利主义思想,加强合作交流,借助卓有成效的科研成果彰显自身扎实的科研能力,从而获得学术界和组织的认可,同时给自身带来富足的愉悦感。三是能力。要加强学术范式的研究学习,邀请专家从论文、项目、报奖等方面进行传授指导,凝练项目申报范例标准;要提升全过程管理能力,打通文献搜集、现实问题探究、问题解决、结果表达等科学研究各环节,精细打磨,积淀研究基础;培植合作心态、重视团队效用,校有关部门要积极组织谋划相关学术领域内的高级别高层次会议和交流活动,发挥学校组织化科研的引领作用,引导和支持教师走出校门,多看多听多学,大幅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通过三力融合,不断培养提高自身科研素质,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反哺教学,教研相长,为学校建设发展、特别是今年的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贡献力量。